
13
0
医药市场调研分析真实案例模板(11万余个)
例如一个药品立项报告,应该围绕着这个项目赚多少钱?投入多少钱?如果失败最多亏多少钱?导致失败的因素有哪些?如何避免失败?企业有没有能力做这个项目?这个项目是否符合公司的战略?等问题进行阐述,只要都能给出准确的答案即使是一页纸,都是一篇好的立项报告,反之则是一堆废纸。
推荐指数:
详细信息
医药市场调研分析真实案例模板(11万余个)
医药市场调研分析是指医药企业或相关机构运用科学、系统的方法,收集、整理、分析与医药市场相关的各类信息(如疾病流行病学、医生处方行为、患者需求、竞争格局、政策法规、价格与准入等),进而对市场规模、增长潜力、竞争态势、商业机会与风险等进行综合评估与预测,最终形成可指导决策的结论与建议。
最后这句话是医药市场调研分析的重点‘形成可指导决策的结论与建议’,但总有人喜欢写得花里胡哨不切实际,疯狂堆叠几十页资料,有作用关键信息却少之又少,让人得不到一个清晰的判断。
例如一个药品立项报告,应该围绕着这个项目赚多少钱?投入多少钱?如果失败最多亏多少钱?导致失败的因素有哪些?如何避免失败?企业有没有能力做这个项目?这个项目是否符合公司的战略?等问题进行阐述,只要都能给出准确的答案即使是一页纸,都是一篇好的立项报告,反之则是一堆废纸。
当然如果要上得了台面,还是要把边边角角补全。今天规整了一下医药市场调研分析的实战模板,现分享出来,帮助大家作查缺补漏之用。(文末有资源分享)
一、宏观环境分析(PEST模型)
核心目的:识别影响医药市场的外部不可控因素,判断行业底层逻辑。
1. 政策环境(Policy)
①顶层设计:国家“十五五”生物医药产业规划、健康中国2030战略、医保局年度重点工作(如DRG/DIP支付改革、集采扩围)。
②注册与监管:药品/器械注册分类改革(如1类新药界定、医疗器械创新通道)、NMPA/CMDE审批流程优化(附条件批准、真实世界研究应用)、GLP/GCP实验室合规要求。
③医保与支付:医保目录动态调整规则(如创新药准入周期、续约降价机制)、带量采购覆盖范围(化药→生物药→中成药→高值耗材)、商保补充支付(惠民保、特药险)。
④其他政策:环保限产(原料药基地监管)、药品专利链接制度(仿制药上市挑战)、跨境医疗(海外新药国内上市加速通道)。
2. 经济环境(Economy)
①宏观经济:GDP增速与医疗支出占比(中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约7%,对标OECD国家10%+)、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(影响自费药支付能力)。
②医疗投入:政府卫生支出(中央/地方财政拨款方向)、医院收入结构(药耗占比下降,技术服务收入提升)。
③资本热度:一级市场医药领域融资规模(如创新药/医疗器械赛道融资额)、二级市场估值波动(Biotech企业IPO通过率、市盈率)。
3. 社会环境(Society)
①人口结构:老龄化率(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14%,慢性病用药需求增长)、生育率(儿科用药市场潜力)、城镇化率(基层医疗资源下沉)。
②健康意识:癌症早筛、慢性病管理(如糖尿病、高血压)、罕见病认知提升(患者组织影响力扩大)。
③消费习惯:线上问诊/购药接受度(互联网医院处方量占比)、高端医疗需求(质子重离子治疗、细胞治疗)。
4. 技术环境(Technology)
①底层技术突破:基因编辑(CRISPR-Cas9)、mRNA技术(疫苗/肿瘤治疗)、ADC(抗体偶联药物)、细胞治疗(CAR-T/UCAR-T)、AI药物研发(分子设计效率提升)。
②产业化能力:生物药CDMO产能(如抗体药、疫苗)、高端医疗器械国产替代进度(如手术机器人、内镜)。
③技术转化瓶颈:实验室成果到商业化的技术鸿沟(如基因治疗的规模化生产、溶瘤病毒的递送效率)。
二、市场规模与增长动力
核心目的:量化市场当前容量及未来空间,明确增长驱动因素。
1. 整体市场规模
①绝对规模:按终端销售额统计(医院端/零售端/电商端),区分公立/民营医院、等级医院/基层医疗机构占比。
②增速与周期:近5年复合增长率(CAGR),判断行业处于导入期(如细胞治疗)、成长期(如PD-1/PD-L1)还是成熟期(如传统化疗药)。
2. 增长驱动因素
①需求端:患者基数扩大(如糖尿病患者超1.4亿)、适应症拓展(如PD-1从肺癌向肝癌/胃癌扩展)、诊断率提升(癌症早筛渗透率从5%到20%)。
②供给端:创新药上市数量(如每年NMPA批准10+个1类新药)、技术迭代(如三代EGFR-TKI替代一代)、国产替代(如高端彩超国产率从30%到60%)。
③政策端:医保覆盖(如抗癌药通过谈判纳入医保后销量增长3-5倍)、带量采购倒逼创新(仿制药企业转向创新药研发)。
三、细分市场拆解
核心目的:按适应症/技术路径/患者群体等维度划分,锁定高潜力赛道。
1. 按治疗领域划分
①单赛道规模:如202X年中国肿瘤药物市场规模XX亿元,占整体医药市场XX%。
②竞争格局:Top10品种销售额占比(如PD-1前三大产品占70%市场)、原研药vs仿制药份额(如EGFR-TKI中奥希替尼vs阿美替尼)。
③未满足需求:现有疗法的局限性(如化疗副作用大、靶向药耐药后无药可用)、患者生存质量痛点(如晚期癌症疼痛管理)。
2. 按技术路径划分
①化学药:创新药(小分子靶向药)vs仿制药(一致性评价后集采品种)。
②生物药:单抗(如HER2靶点)、双抗(如CD3/CD20)、疫苗(mRNA新冠疫苗)、重组蛋白(胰岛素类似物)。
③医疗器械:高值耗材(心脏支架、骨科植入物)、诊断设备(化学发光仪、基因测序仪)、家用医疗(血糖监测仪)。
3. 按患者群体/场景划分
①院内市场:三级医院(高端药械使用集中)、二级及以下医院(基药/仿制药为主)。
②院外市场:零售药店(OTC、自费专科药)、DTP药房(特药直送)、互联网医疗(线上处方流转)。
四、竞争格局分析
核心目的:识别主要玩家,评估企业竞争力与市场地位。
1. 企业图谱
①国际巨头:如辉瑞(新冠口服药Paxlovid)、罗氏(PD-L1阿替利珠单抗)、诺华(CAR-T产品Kymriah)。
②国内龙头:如恒瑞医药(创新药管线)、百济神州(全球化布局)、迈瑞医疗(医疗器械平台)、药明康德(CRO/CDMO)。
③Biotech新锐:如加科思(KRAS G12C抑制剂)、驯鹿医疗(BCMA CAR-T)。
2. 竞争维度对比
①产品力:管线丰富度(在研/上市品种数量)、核心产品临床价值(如ORR客观缓解率、OS总生存期)、专利壁垒(化合物专利/适应症专利)。
②商业化能力:销售团队规模(如恒瑞超万人销售队伍)、渠道覆盖(医院准入数量、DTP药房合作数)、学术推广能力(专家网络/临床研究支持)。
③研发实力:研发投入占比(如百济神州年投入超百亿)、技术平台优势(如康方生物的双抗平台AK104)、BD合作能力(License-in/out交易金额)。
④成本与效率:生产成本(生物药上游培养基/下游纯化成本)、研发效率(临床前→上市时间,对比行业平均)。
五、用户需求与行为洞察
核心目的:从患者、医生、支付方视角理解市场需求。
1. 患者端
①人口学特征:年龄分布(如肺癌患者以60岁以上为主)、地域分布(一线城市vs基层)、收入水平(自费药支付能力)。
②治疗行为:就诊路径(首诊医院等级、是否跨区域就医)、用药偏好(原研药vs仿制药、副作用敏感度)、健康管理需求(如术后康复、定期复查)。
③痛点与诉求:药费负担(如年治疗费用超30万的高值创新药)、治疗便利性(如长效制剂替代注射频率高的药物)、心理支持(癌症患者心理咨询需求)。
2. 医生端
①处方决策因素:循证医学证据(III期临床数据)、指南推荐等级(如CSCO指南一线用药)、药品安全性(不良反应发生率)、厂商学术支持(专家讲座/临床研究合作)。
②未被满足的需求:更高效的诊疗工具(如伴随诊断试剂)、简化治疗方案(如口服靶向药替代静脉注射)、患者管理支持(如电子随访系统)。
3. 支付方(医保/商保/患者)
①医保:关注药物经济学(成本-效果比)、预算影响分析(纳入医保后基金支出增量)、临床必需性(是否填补空白适应症)。
②商保:偏好高价值创新药(如罕见病特效药)、与药企合作定制化产品(特药险)、控费手段(免赔额/赔付比例设计)。
六、未来趋势与机会点
核心目的:预判市场演变方向,挖掘潜在投资/布局机会。
1. 技术趋势
①创新药:多靶点联合治疗(如PD-1+TKI)、双抗/ADC成为主流、基因治疗从罕见病向常见病扩展(如遗传性视网膜病变)。
②医疗器械:智能化(手术机器人+AI导航)、微创化(介入器械替代开放手术)、家用化(可穿戴医疗设备)。
2. 政策趋势
①医保动态调整:更快的创新药准入(如“随批随谈”)、更严格的续约降价(基于真实世界疗效数据)。
②国产替代加速:高值耗材(电生理导管、骨科关节)、高端设备(质子治疗系统)的政策倾斜。
3. 市场机会
①未覆盖领域:基层医疗(慢性病管理药物)、罕见病(政策鼓励+患者组织推动)、老龄化相关(阿尔茨海默病药物)。
②模式创新:License-out(国内企业向海外授权)、数字疗法(软件作为医疗设备)、CRO/CDMO全球化布局。
七、数据来源与工具
①官方数据:NMPA/CDE药品/器械注册数据库、国家统计局、卫健委年度统计公报、医保局谈判/集采结果。
②第三方机构:摩熵医药、IQVIA、弗若斯特沙利文、米内网(提供市场规模、竞争格局、管线进展)。
③行业报告:企业年报(如恒瑞/百济神州研发管线)、协会白皮书(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)、学术期刊(《柳叶刀》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》)、摩熵咨询(周报、月报、季报、年报)。
④实地调研:医院/药店访谈(了解处方/销售情况)、患者组织交流(收集真实需求)、专家研讨会(获取技术/政策解读)。
备注:实际调研需结合具体产品类型(如创新药侧重临床价值,仿制药侧重成本与一致性评价)调整权重,并动态跟踪政策/技术变化(如近期医保谈判规则调整、AI制药突破)。
最后的资源分享
摩熵咨询报告大厅拥有生物医药行业相关报告11万余个,部分精品案例报告有公开展示,大家可用作免费的资源参考。

图源:摩熵咨询
随机推荐